中國鈮市場的開拓者和領導者
鈮(化學符號Nb)是一種稀有金屬,屬于稀缺戰略性資源,化學性質非常穩定,具有高熔點、耐腐蝕、導電性優良、熱膨脹系數大等特點。由于鈮的物理、化學性質優異,鋼鐵材料中加入微量的鈮,能顯著提高鋼的強度、韌性、焊接性、成形性和抗疲勞性能。鈮在現代工業中被廣泛應用于鋼鐵、高溫合金、超導材料、電池材料、磁性材料、光學材料等領域,是國民經濟發展重要基礎材料。
中信金屬是世界最大的鈮產品供應商——巴西礦冶公司(CBMM)在中國的獨家分銷商,雙方合作已超過30年,在國內鈮產品市場約占80%的市場份額,持續保障國家鈮戰略物資的長期穩定供應,推動中國鈮消費量不斷增長,有力支撐了中國鋼鐵工業的升級換代和綠色發展。
公司致力于通過“技術帶動銷售”的方式推動鈮在中國鋼鐵工業及新材料領域的廣泛應用。在鈮技術推廣方面,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,中信開啟與 CBMM 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,開創中國鈮市場技術推廣之先河,引領和推動了中國鈮科學技術的進步。雙方依托“中信-CBMM 鈮微合金化技術中心”(簡稱“技術中心”),先后設立了150余項產業鏈技術合作科研項目,與北京科技大學、上海大學和鋼鐵研究總院和建立了三個聯合實驗室,在東北大學等四所鋼鐵院校設立了鈮鋼獎學金。此外,技術中心還承擔了中國冶金行業三大獎項之一的“中信鈮鋼技術進步獎”的主辦工作。得益于中信金屬和 CBMM 多年來成效顯著的工作,技術中心的外國專家若澤·阿爾貝托·德·卡馬戈先生、帕斯卡·鮑迪儂先生、馬爾科姆·格雷博士和馬考斯·斯圖爾特先生先后獲得中國政府頒給外國專家的最高榮譽-“中國政府友誼獎”,并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。
在技術推廣方面,中信金屬和 CBMM 通過技術中心的國際合作平臺,以“產-學-研-用”的合作模式,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高性能金屬材料的發展,實現了中國鋼鐵及下游行業材料升級換代。迄今,中國含鈮高性能鋼年產量已達9,000萬噸,并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海洋工程、汽車交通、能源化工、工程機械及建筑等高端制造領域,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對高端材料的迫切需求。目前中國鈮消費量占全 球鈮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,位居全球第一。
在商務開發方面,主要涉及鋼鐵、鑄造等領域,覆蓋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,是行業技術引領者和市場領導者。主要客戶包括寶武集團、鞍鋼集團、太鋼集團、首鋼集團等國內一流鋼鐵企業;同時,貼近客戶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倉庫,及時充分滿足客戶需求。近年來,公司還積極開拓了納米晶、磁性材料、電池、鋁合金、光學玻璃等新的應用領域,進一步拓展了鈮的應用及營銷。
未來鈮產品業務仍將秉持“技術帶動銷售”的業務策略,加大鈮技術應用與推廣,不斷擴充中國鈮市場容量,持續鞏固與產業鏈上下游的戰略合作關系,充分發揮鈮在中國鋼鐵工業和新材料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積極作用,助力保障鈮產業鏈穩定安全。
2011年9月,中信金屬聯合寶武集團(原寶鋼集團)、鞍鋼集團、首鋼集團、太鋼集團在香港聯合設立中國鈮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,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鈮生產商巴西礦冶公司(CBMM)15%的股權,中信金屬占中方聯合體33.3%的股份。自投資以來,巴西礦冶公司經營業績穩定,盈利情況良好并保持了較高的分紅率。
鈮對于國民經濟建設及國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,中國鈮資源儲量低、品位低,且多為共生礦,難以開發,進口依存度達到95%。中國是巴西礦冶公司鈮產品的單一最大消費國,該投資完成后,進一步筑牢了對國內鈮資源的戰略供應,與公司的鈮貿易業務形成了良好的協同效應,加強了公司與下游用戶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。
巴西礦冶公司,1955年成立于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的阿拉夏,是全球最大的鈮產品生產商和行業領導者,其擁有的鈮礦資源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70%以上,是世界儲量最大、壽命最長、現金成本最低的鈮礦,該公司鈮的供應量占世界鈮總供應量的長期保持在75%。